从设计到供应链 再到施工 传统建筑业如何变得“轻且绿”
作者:雷宇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2022-04-13 11:23

【亿邦原创】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建筑离不开房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地产行业发展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具有覆盖面全,应用场景广,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房地产企业利用科技赋能,产业上下游全链条的场景将变得更高效、便捷;与此同时,企业还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新的增长点。此外,作为绿色建筑载体之一,模块化建筑相较传统建筑具备质量优、建造速度快、绿色环保等项优势,打通产业,推动绿色经济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日前,亿邦动力对话明源数字建造研究院朱永康,其通过政策解读,剖析了在十四五规划下,绿色建筑将迎来哪些重大变化?房企该如何应对?并且结合案例,从设计、供应链、施工全产业链看,产业数字化将如何助力实现绿色建筑。
01
形势变化
发展迎来新要求、新机遇、新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同时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新要求: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提出新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减少城乡建设领域降低碳排放的任务要求。另外建筑碳排放是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的重点,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建筑碳排放尽早达峰,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机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蓝图。通过加快绿色建筑建设,转变建造方式,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运行管理高效低碳,实现建筑全寿命期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极大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新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入新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公共服务、更加优美的工作生活空间、更加完善的建筑使用功能,将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2
路径变化
贯彻五大基本原则,落实30/60双碳目标
为了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高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质量,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亟待建立新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二是聚焦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提高建筑能效水平。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各地发展目标,确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总体要求和任务。四是双轮驱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机制。五是创新驱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03
目标变化
实现城镇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标准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04
应对策略
1、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
首先是要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其次是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倡导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降低住宅用能强度,提高住宅健康性能。
案例:
朗诗控股方舟系列,根据“先建筑,后设备”的绿色设计理念,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最大化的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设计初期借助各种类比计算工具进行类比分析,优先考虑运用外围护保温隔热、防冷热桥、高气密性、建筑遮阳等技术要点,尽可能从建筑本体上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在利用好建筑本体的基础上,设备选择时最大化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减少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应用除霾新风系统、天棚辐射等高舒适性的科技手段,提升绿色建筑品质。
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根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确定的节能指标要求,启动实施新建民用建筑能效“小步快跑”提升计划,分阶段、分类型、分气候区提高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品节能性能要求,推广地区适应性强、防火等级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
案例:
保利发展控股石家庄保利堂悦,通过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深入研究被动房等做法,更好解决建筑物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并积极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使用优质的节能玻璃窗和框架,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水平。
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包含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和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两部分。要持续推进建筑用户侧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内舒适度。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形成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低碳、宜居综合改造模式。
案例:
华润置地青岛万象城项目,通过通过制定节能目标、加强能源统计、建立能源管理监控平台以及使用清洁能源四大手段,切实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此外,深圳华润城润府为满足小区业主/住户充电汽车的充电需求,以及推动小区业主在生活中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意识和生活态度,华润置地在深圳华润城润府二期启用电动汽车充电桩,既解决了业主电动车的充电问题,让业主不用出小区就能给汽车充电,又能鼓励越来越多业主选择使用电动汽车出行,形成减能减排的共识。
4、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
要推动再生能源应用,主要包括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首先要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其次是鼓励光伏制造企业、投资运营企业、发电企业、建筑产权人加强合作,探索屋顶租赁、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光伏应用商业模式;最后逐步完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
案例:
朗诗HPH高性能住宅,Landsea Homes作为朗诗在美国的子公司,在「人本、阳光、绿色」的价值观驱动下,推出HPH高性能住宅,通过能源节约、家居智慧、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环境设计,在提升住宅舒适度和耐久性的同时,追求住宅的环境友好,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
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可获得性、便利性等优势,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夏热冬冷地区积极采用热泵等电采暖方式解决新增采暖需求。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设计试点示范。在城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机场航站楼等建筑中推广应用热泵、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引导生活热水、炊事用能向电气化发展,促进高效电气化技术与设备研发应用。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发展柔性用电建筑。
案例:
上海徐汇万科中心,该项目应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碰撞、施工管理,有效节约材料;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能耗降低幅度15.10%;采用高效节水器具,卫生器具用水量较一般商办项目降低23%。
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因地制宜发展木结构建筑。推广成熟可靠的新型绿色建造技术。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行设计选型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推动构件和部品部件标准化,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积极发展装配化装修,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提高装修品质。
案例:
朗诗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环节高度关注资源节约、废弃物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议题,在确保建筑品质和安全前提下,通过施工规范化管理,以及持续提升的建筑技术,实现绿色施工建造,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7、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加大绿色建材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广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砌体材料、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等,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显著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优化选材提升建筑健康性能,开展面向提升建筑使用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集成选材技术研究,推广新型功能环保建材产品与配套应用技术。
案例:
朗诗木材寻源体系,严格遵守木材来源合法化追溯,支持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和负责任的林产品贸易,并发布木制品采购承诺,包括不采购来自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木材、不采购来自战乱或林权有争议地区的木材、不采购将林业用地转换为非林业用地来源的木材、不采购转基因木材等不符合绿色建材采购标准的产品。
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
推动建筑用能与能源供应、输配响应互动,提升建筑用能链条整体效率。开展城市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统筹调配热电联产余热、工业余热、核电余热、城市中垃圾焚烧与再生水余热及数据中心余热等资源,满足城市及周边地区建筑新增供热需求。
案例:
金茂控股青岛中欧国际城项目,以城市运营项目为主要载体,实施区域能源核心业务与电厂调峰、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换电、楼宇储电等多项智慧能源创新业务,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利用,提高建筑运行能源使用效率,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树立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在对城市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碳排放现状充分摸底评估基础上,结合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情况,制定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明确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等级及布局要求。推动开展绿色低碳城区建设,实现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装配式建筑、区域建筑能效提升等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
案例:
招商蛇口成都天府新区金融总部基地,将生态引领理念贯穿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积极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合理统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进空间结构绿色转型,进一步夯实绿色底蕴提升城市品质。
结语:
随着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以及新国标的实施,绿色建筑过去“重设计、轻运行”的现象将不复存在。绿色建筑将迎来由过去“仅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到真正“绿色运营”的新发展阶段。绿色建筑不止体现在设计阶段,更要贯穿于供应链、施工、运营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之中。
房企可以从设计、供应链、施工到运营着手布局,与供方强强联合在积极探索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发展路径;利用数字化支持材料溯源管理,管理建材源头;通过预制化、低碳化、一体化、无人化的施工建造模式;降低运营阶段的能耗,使用可再生能源,打造绿色建筑标杆,实现共赢。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已点赞
{{ praise_text }}
好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标签:
- 产业互联网
下一篇
数字科技赋能酒店的底层逻辑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数字化系统,绝不是花钱可以买来的,而是精心打磨出来的。今天通过具体的例子,即“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高星级酒店筹建管理”,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跟大家把数字科技赋能这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