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的终极思考——2025马蹄社品牌全球化CEO决策大课
作者:马蹄社 文章来源:马蹄社
2025-11-14 15:39
作者:马蹄社 文章来源:马蹄社
2025-11-14 15:39
邦小白快读
无论是国内品牌、卖家、还是DTC品牌,要成为一个“生而全球化”的品牌,创始人都需要从以下4点灵魂拷问一下自己:
心智之问
如果明天我们的品牌消失了,哪些人群会真的在乎?为什么?(这帮你检验定位是否像针一样足够细、扎的足够深)
组织之问
我们的决策,是更靠近海外一线,还是更靠近国内总部?我们如何确保能真正听到前线炮火声并快速响应支援?(这帮你检验你的组织是否真正敏捷,且以用户为中心?)
价值之问
除了财务报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全球顶尖人才放弃大厂,选择我们?(这帮你检验你的使命是否足够有力?)
增长之问
我们进入下一个市场,是基于上一个市场的胜利带来的信心和富足资源,还是出于增长的焦虑和竞争对手的压力?(这帮你检验你的增长究竟是主动布局,还是被动应战?)
我们已身处一个全新的周期。渠道持续分化,企业必须进化——从早年小额外贸,到后来跨境电商,再到今天必然的品牌全球化。向上生长,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唯一出路。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品质,“中国创造”正在重构全球品类。这不仅是时代的馈赠,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成就全球化品牌的最大机遇。
为此,亿邦动力马蹄社将于12月12日在上海举办2025品牌全球化CEO决策大课。本届大课以 “守正创新” 为题,提炼出 “突破认知的七大决策” ,助力您完成从“卖货”到“品牌”的关键一跃,系统构建全球品牌能力。
这不仅是一场大课,更是一场汇聚同路人的思想碰撞。我们相信,每一位创始人,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在这里,好奇心、社交力与直面失败的勇气,将交织成我们共同的语言。
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您或许也是组织中最孤独的那一个。我们诚挚邀请您,为自己预留一天时间,暂离日常事务,置身上海,在与优秀同行的交流中,为您的2026年战略决策换一个视角、做一次关键校准。
突破认知的七大决策
决策一
品牌定位:从“卖货”到“心智”
× 错误认知:货卖的多就是品牌
你是不是在公开战略上宣称过品牌是第一位,但在内部战略会上却本能地只为当下的销量开绿灯?你也许会想:“只要销量在涨,公司活得很好,不做品牌又怎么样?” 但这恰恰就是最致命的陷阱,你赢得了销量,却输掉了定价权。 你所有的增长,都只是不过是依赖流量平台的施舍。
自我反思:如果明天流量成本翻倍,又或者平台规则算法剧变,你的高销量是否还能维持?你的客户会去哪里? 你到底是在构建一个品牌还是在经营一门流量生意?
决策二
物流供应链:从“单点”到“全链”
× 错误认知:海运费便宜就好
你是不是把国内揽收、海运/空运、海外仓、尾程等在分开管理,你是不是因为第三方海外仓满足不了需求正在自建,这些都是“单点”思维。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隐患,看似在提升效率,看似在降低费用,由于没有从全局核算成本,最后会变成最大的成本中心。
自我反思:当你在为节省了去美西海运费沾沾自喜时,从美西到美东的公路运输正在把省下的钱全给吃掉。当你认为已经无法再压缩费用时,别人却在从全链路视角来做成本优化,营销费用是你的1/10,结果别人卖你的成本价仍能赚钱。
决策三
跨国组织:从“外派”到“本土”
× 错误认知:跨国招人难比登天
作为创始人,你是不是渴望有一支海外本土化高效作战团队,但最难的地方就是leader从哪招——要么是安排亲戚,要么是安排忠诚度高的核心高管……但这并非易事,更需要时间。而本土招聘坑更大,要么被骗,要么不合适开除时遇雷。有了人,随之而来的是远程决策机制问题:究竟应该谁说了算?
自我反思:当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无解之题时,你是否有想过,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局限了想象,为什么有的企业海外本土人员占比可达80%,远程还能高效默契协同?
决策四
线上渠道:从“自营”到“经销”
× 错误认知:跨境就要自营做电商
国内做跨境基本都是以“自营”方式来做,组建一支数量可观的团队,精通平台运营,直面消费者卖货。久而久之,很多决策都变得很短视,货卖的不好,要么降价,要么推广,不同平台运营负责人之间甚至还可能因为价格问题产生矛盾。但回看海外进入中国的品牌,有多少是自建团队在卖货?
自我反思:“自营”的目的是什么?是把精力、费用都花在运营侧、投流侧,还是把卖货这件事转给经销商,自己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侧和品牌侧?海外国际化品牌又是如何做的?
决策五
产品创新:从“模仿”到“不同”
× 错误认知:认为更好就是与众不同
过去十年,我们擅长在红海中做优化模仿,沿着对手的路做微创新,这种模仿风险最低,回报最稳。我们沉迷于这种极致的确定性安全感。 但确定性的尽头却是同质化的窒息,你在优化别人的产品中最终沦为一个最好的仿制品,企业增长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难,随之而来的就是惨烈的价格战。
自我反思:中国拥有全球最好的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最优质的供应链,为什么不从原点出发,生而不同?为什么海外品牌很少抄袭模仿?从视觉到技术,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底气做蓝海的开创者?
决策六
美国TikTok:从“卖货”到“内容”
× 错误认知:TikTok是下一个电商入口
TikTok Shop作为TikTok电商,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等同于国内抖音电商,但在美国,尤其被美国本土企业接管后,TikTok的电商属性或将被打折扣,他更像是一个内容平台,一个构建品牌的舞台。
自我反思:去amazon购物的人是沿着品类找产品,而TikTok先天的内容属性可将以往不曾见过的好看、好玩的产品告诉消费者,最终引导消费者搜索品牌名来购买产品,这样的价值是否比单纯卖货更有未来?
决策七
美国线下:从“卖货”到“品牌”
× 错误认知:进线下就是卖货
无数创始人都想进入美国商超,都渴望有一天在美国开店,但绝大多数是把商超当成了销售渠道、卖货通路。商超不是进不去,但进去后如何能卖好?如果无法站在buyer的视角去理解什么是“好产品”或“好品牌”,最终还是可能被退出来,这就更别提自建美国门店了。
自我反思:你是否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把顶流街区构建的旗舰店作为品牌营销?你是否有策略地构建品牌渠道矩阵?以全局视角看渠道,每一个渠道都有其独有的属性,商超难道就不能成为品牌阵地之一?
一次创始人的自我进化
创业的路上,创始人永远是最孤独的。
你无法在董事会上讨论“心智之问”和“价值之问”(因为他们只看这个季度的ROI); 你无法在公司内部讨论“组织之问”(因为这关乎人性与信任); 你更无法在日常的饭局上讨论“增长之问”的长期主义(因为饭局只谈“爆款”)。 CEO缺的从不是信息,而是志同道合;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是不能公开的真话。
这便是马蹄社组织“2025马蹄社品牌全球化CEO决策大课”的意义,它是一次CEO的个人进化。 在这里,我们一起校准战略,用一天一夜把七大决策推演一遍。 在这里,我们一起开启勇气时刻,在一个只分享最昂贵失败的私密真话场里,收获真金白银的经验教训,和一群敢说真话的挚友。
如果你错过了,你错过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是全新的决策视角。认知时差就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沉没成本。
12月12日,期待与你上海见!
报名详询马蹄社工作人员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已点赞
{{ praise_text }}
好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