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邦公众号
    • APP下载

辣条的逆袭:从5毛钱到十亿美元

作者:程子 文章来源:湃动商业评论

2020-12-07 13:23

12月2号,#日本成辣条最大进口国#冲上了热搜,众多吃瓜网友这才发现,原来卫龙辣条已经卖到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一看,卖辣条的卫龙还准备上市了。

其实早在2015年,卫龙辣条就因为出现在美国亚马逊网站,单价高达1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元)引起热议。就在今年,辣条还办起了博物馆,开设了辣条专业培训班。

还记得小时候,5毛钱一包的辣条只要撕开一个小口,香气就会传遍一屋子,随后这袋小零食也会传遍一屋人。长大后,这些辣条便跟随出国的留学生,传到了全球各地,还和老干妈一样,成了奢侈的中国食品。

但是这个国民食品也有着不堪回首的黑历史,有说它是皮鞋做的,也有说它是塑料做的,一边馋它的味道,一边吃了又有种罪恶感。

令人爱恨交加的辣条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么风靡全国的?又为什么是卫龙?

辣条的发明

说起来,辣条的出现其实和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有关。

辣条的发源地湖南省平江县以用大豆制成的酱干出名,受洪灾的影响,大豆供应不足导致价格翻了个倍,从7毛涨到1.5元。

当时邱平、钟庆元、李猛能三人都正打算做起酱干生意,一下子被打个措手不及。但原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在市场转了一番后,决定用更便宜的面粉来代替大豆粉。他们三人都不太会用面粉做酱干,恰巧邻居就是做米粉的,就去参观学习,然后买了台二手的米粉加工机回来,自己捣鼓出了长条的,麻辣味的面筋,也就是后来的辣条。

这种价格更便宜,味道又和酱干差不多的面筋食品大受欢迎,一下子,许多原本做酱干的人都改做辣条。而且制作门槛低,工厂有制作好的半成品,只要带上一个盆从厂里进货,然后自己在家撒上油、辣椒、香料搅拌一下,一份辣条就这么做好了。刚开始的辣条对外包装也不讲究,就算没有独立包装也可以在路上或者乡间的小卖铺里售卖,生意同样火爆。

辣条生意就这么火了起来,并传到了外地。

有多火呢?据玉峰食品创始人张玉东回忆,当时是闭着眼睛自动赚钱,市场供不应求,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卫龙的诞生

虽然当时平江县做辣条的那么多,但是如今辣条界的扛把子“卫龙”却是河南的企业。

1999年,19岁的刘卫平在广东的一家台资工厂打工,他在这个偌大的工厂里很是感慨,萌生出自己也要做生意开工厂的想法。当时的辣条市场那么火热,出身于平江县的刘卫平自然把目光投向了辣条生意。

但是在属于南方地区的湖南,小麦并不是主要农作物,而且越来越多人做起辣条,导致当地面粉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刘卫平听同乡说河南漯河盛产小麦,他考察一番后,注意到这里铁路线交汇,交通便利,方便日后向外拓展,就和弟弟刘福平在这里开始了创业之路。

河南漯河是食品行业重镇,有双汇、可口可乐、旺旺等多家重量级食品企业在这里建厂。而当时的卫龙,还只是推着自行车在街上贩卖的小作坊。

刘卫平首先瞄准学生群体,在学校附近摆摊,甚至请学生免费品尝,特地改小了包装大小,方便他们塞进口袋。在成功“收买”了学生群体后,刘卫平开始在漯河市里大范围推广,而他的营销才能也在这时就展露头角:雇佣农民工摆地摊,做地推贴海报、挂彩旗……用尽一切方法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

在2003年,刘卫龙注册了“卫龙”商标——卫取自他的名字,龙是取自偶像成龙。

辣条的升级战

那时,辣条是突然爆发的新兴食品,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生产标准。一个个零散的小作坊,更没有规范、管理、卫生可谈,低廉的价格,简陋的包装,油腻腻的样子,不久就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

2005年,平江县一家食品厂违规使用添加剂霉克星,还有一些黑作坊违规生产辣条被央视公开曝光,更加坐实了“垃圾食品”的形象。

随后,对辣条的“讨伐”声音越来越多,也被传得越来越骇人听闻:辣条原料是皮鞋、塑料、卫生纸;用的是地沟油、尸油;是大妈们用脚踩出来的;吃了会致癌、致白血病、会烂在肚子里……

一时间,火爆的辣条成了见不得光的东西,学校不让卖,家长不让孩子买,辣条被放在小店最底层,小孩馋了只能偷偷摸摸地吃。即便在发源地平江,生产商也闭口不提自己是做辣条的,而是含糊其词地说自己做的是熟食生意。

整个辣条行业受到了重创,从此进入低谷。

重振辣条行业

与那些小作坊不同,刘卫龙的目标一直是将辣条做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工厂。当时很多厂家收缩产能,降低成本,或者就此退出市场,但卫龙却逆势而上,斥巨资对工厂进行大改造,花了几百万从欧洲买进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

为了看起来更高大上一点,刘卫平换掉了油腻的透明包装袋,改成了更洋气的铝膜包装。他还请明星来背书,借助他们打开口碑和知名度,如联手赵薇推出卫龙经典系列,找杨幂代言“亲嘴烧”等系列产品。

但更重要的还是改变大众对辣条生产环境“脏、乱、差”的负面印象。卫龙广邀媒体宣传自家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全部穿着消毒过的工装,全身武装,带上口罩,在干净整洁的机器间作业,记者隔着玻璃看着一包包辣条从生产到包装完成,再到装箱。

不断向外界传达:卫龙的辣条可以放心吃。

同时,卫龙的营销手段堪称是食品界的杜蕾斯。卫龙专门聘请了一支年轻的富有网感的运营团队,造势、联名、蹭热度等等,都信手拈来。比如在2016年蹭苹果发布会热度推出的宣传海报,成为刷屏级的营销案例。

“Weilong研发室研制全新辣度口感,2100°辣度跑分更贴近全国人重鲜重麻的舌尖喜好,让辣更有温度”。

还和当时的人气网络IP《暴走漫画》合作,推出定制搞笑包装;模仿电影《逃学威龙》的恶搞视频,早就把谐音梗玩得溜溜的;还很会制造“吃包辣条压压惊”这类有梗的段子……

除了营销外,卫龙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从最开始的麻辣丝,到后来的亲嘴烧、大面筋、魔芋爽等等,目前已有不下40种产品。

多管齐下让卫龙成功在辣条界确立了“一哥”的行业地位。2019年,卫龙把辣条卖到了49亿元的营收。

近日有消息称,卫龙计划明年在香港IPO,募资10亿美元。公司正与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商讨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

但这并不代表卫龙就可以高枕无忧。

在2018年卫龙就曾传言要上市,却没了下文。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即使建立了自动化的生产线,卫龙依旧不断被食品安全绊住脚跟。

2018年,湖北省食药监局公告称,卫龙等品牌辣条抽检不合格。对此,卫龙食品表示,其产品是按照生产地河南省的标准生产的。

除了自身的问题,作为同一条船上的蚂蚱,行业中只要有一家企业被曝出卫生问题,就会殃及整个辣条市场。去年的3.15晚会,“虾扯蛋”的生产车间被央视曝光,黑乎乎的污渍触目惊心。辣条再次成了“垃圾食品”。

与此同时,辣条这个低门槛的产品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进入,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头部零食品牌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辣条制品。他们凭借其他产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卫龙通过打造“规范、干净”的形象在一众传统辣条品牌中脱颖而出,但在这些后来者面前,却难有这方面的优势。

曾经学生群体是辣条的主力军,但现在的学生有着更丰富的选择,不仅如此,国民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追求少盐少油。以重油重盐为灵魂的辣条,持续面临着如何平衡口味与健康的拷问。

注:文/程子,文章来源:湃动商业评论(公众号ID:hangyeyingh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已点赞

+1

{{ praise_text }}

好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广告

下一篇

征集报名《品牌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手册》

《品牌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手册》展示数字化服务商风采,亿邦全年零售大会通发,触达更多资源,马上加入!

马上入驻

一家县域超市的转型:加盟“罗森” 聚焦社区生鲜

加盟“罗森”,聚焦标超、社区生鲜,一个五线小城的超市这样转型突围。

商超/超市 罗森 生鲜 永辉超市

2020-12-07 13: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