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邦公众号
    • APP下载

2019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作者:亿邦动力网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2020-02-08 01:00

02月08日消息,山西统计信息网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5.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654.3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完成690.3亿元,同比增长8.0%。

  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1. 第一产业稳中提质。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完成增加值80.0亿元,同比增长4.9%。因干旱少雨,粮食总产量同比下降18.1%;稻谷、高粱种植面积增加,带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83.2%和2.4%;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同比增长1.5%,产量和单产分别下降1.7%和3.2%。2018年“倒春寒”气侯使得全市干果水果产量大幅下降,2019年全市干果水果恢复性大涨,园林水果产量38.9万吨,同比增长76.5%;核桃产量4.1万吨,较上年增长3.0倍,成为稳定全市农业增长的强力支撑。畜牧业总体稳定。畜牧业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同比下降0.6%。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出栏同比下降9.2%;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牛、羊、禽出栏整体上涨,分别同比增长9.8%、5.9%和5.3%。休闲农业稳步发展。在百里太行画廊工程和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的助推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4.7%。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的2019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我市8个农产品入选,占全省的66.7%。

  2. 工业继续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方向迈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非能源工业稳定增长。全年非能源工业增长10.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60.5亿元,同比增长15.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型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市新能源汽车57753辆,同比增长44.8%;太阳能电池产量85.0万千瓦,同比增长64.4%;氧化铝产量191.2万吨,同比增长13.9%。

  3. 服务业贡献提升。2019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较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旅游业平稳增长。在左权民歌汇、平遥国际电影展、奥特莱斯促销活动等的带动下,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8.4%,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2%。邮政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37.2%,其中,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554.96万件,同比增长50.2%。金融业平稳运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完成2976.1亿元和2042.0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59.9亿元和18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10.6%,存贷比为68.6%,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1-11月,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0%,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0%。

  二、经济内生力量不断增强

  1.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6.2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0.7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9%,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代表实体投资的建安工程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563.6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5%,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8.0亿元,同比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5.9亿元,同比增长23.3%。新兴产业投资增长明显。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39.1%。

  2. 消费领域持续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9.2亿元,同比增长8.1%。大众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3.1%,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2.5%,服装类零售额增长34.5%。耐用消费品换档升级。家用电器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2.7%,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4.1%和169.4%,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54.1%。网络消费大幅增长。网络提速降费深入推进,网络消费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5.7%,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8%。

  3.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0.7亿元,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总额17.1亿元,同比下降10.0%;进口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18.3%。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全市通过会审并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6个,总投资1763.34亿元,其中,转型项目投资额占比95.9%,30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额占比49.6%,500强企业项目投资额占比14.7%。已开工并入统133个,开工率64.6%。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户,实际使用外资3.5亿美元。保税进口业务取得新突破。山西宇皓光学年初自建公用型保税仓正式获批运营,2019年以保税监管模式进口物料3783万元,同比增长188.7%。

  三、经济增长动力持续转化

  1. 创新驱动力量渐强。财政科技支出增多。2019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2.7亿元,同比增长19.3%,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个百分点。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9年末,全市省级众创空间1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0家。

  2.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民众投资创业热情不减。2019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万户,其中,新增企业10342户。民营经济持续壮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430.4亿元,同比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6%,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成效显著。2019年共为企业减免税费收入53.17亿元,涉及市、县两级所减免的税费达23.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减免22.37亿元,非税收入减免1.3亿元。

  3. 要素生产率贡献提升。人均创收能力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人均年营业收入112.7万元/人,同比提高2.2万元/人;规模以上服务业人均创收39.1万元/人,同比提高1.6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平均从业人数)为29.9万元/人,同比提高1.1万元/人。

  4. 绿色发展不断推进。能源消费支撑经济发展明显。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1.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的增速,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9702。单位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降幅较上年扩大0.33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8.3%,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煤炭消费比重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天然气、电力和热力等清洁能源消费增加,合计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四、社会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1. 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低于4.2%的调控目标,城镇新增就业50491人,职业技能鉴定9092人,其中,高技术人才338人。求人倍率(岗位/求职人数)为0.99,显示劳动力供需基本平衡。

  2.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4%,低于3%的调控目标,其中,食品类上涨6.4%,非食品类上涨0.9%。

  3.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5187元、14720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9.9%,分别较上年加快0.3个和1.0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4,较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4.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2019年,全市有16727名贫困人口脱贫,67个贫困村退出,分别超过省定任务5个、10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降至0.055%。榆社县脱贫摘帽14项指标全部达标。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贡献突出。

  5. 民生领域支出增加。2019年,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4%。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36.4%。

  6. 空气质量好转。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57,同比下降5.4%;达标天数227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3.2%;主要污染物PM2.5、PM10均值分别同比下降8.2%和11.3%。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10平均浓度好转率位居全省第一。

  总的来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各项指标增速位于合理空间。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一步,要继续以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决胜攻坚。

此外,山西省日前还公布了以下关键数据:

  内容提要:2019年全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采取有力举措,扭转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负增长的不利局面,推动各项指标企稳回升,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2019年,全省上下以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克服阶段性干旱、非洲猪瘟、造林进度滞缓的影响,农业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一、农业生产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保持增长

  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534.3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2.9%;畜牧业增加值240.1亿元,增长1.0%;渔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50.2亿元,增长3.0%。

  (一)受旱情影响,粮食总产略有减少

  粮食面积稳中略降。2019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89.3万亩,比上年减少16.3万亩,下降0.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32.2万亩,减少21.6万亩,下降2.5%;秋粮播种面积3857.1万亩,增加5.3万亩,增长0.1%。

  粮食总产略减。阶段性干旱的持续发展,致使各地秋粮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省秋粮产量1134.1万吨,比上年减少16.4万吨,下降1.4%;夏粮受面积下降的影响,总产量227.7万吨,减少2.2万吨,下降1.0%;全年粮食总产量1361.8万吨,减少18.6万吨,下降1.3%。

  (二)林业生产全面扭转不利局面,实现增长

  上半年,持续异常的干旱气象条件,严重影响了全省的林业生产,林业增加值下降6.3%。后半年,针对造林进度缓慢的情况,省林草局高度重视,全面梳理分析影响造林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利用秋季降水丰沛的有利时机,加快造林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全年造林任务顺利完成。据省林草局预计,2019年全省完成造林347.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1%;森林抚育72.1千公顷,增长15.5%;育苗77.7千公顷,增长4.2%;商品材产量25.6万立方米,增长6.8%。

  (三)主要畜禽产能不断回升,肉产量增幅由负转正

  2019年末,全省生猪存栏451.4万头,比上年下降17.8%,降幅比三季度末收窄3.3个百分点;牛存栏103.8万头,增长1.8%;羊存栏868.9万只,下降0.8%;家禽存栏12129.0万只,增长18.9%。

  2019年,全省生猪出栏739.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9.2%;牛出栏44.8万头,增长1.8%;羊出栏554.6万只,下降0.7%;家禽出栏14055.6万只,增长17.4%。

  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90.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2%。蛋奶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牛奶产量91.8万吨,增长13.3%;禽蛋产量111.4万吨,增长8.6%。

  (四)蔬菜生产总体稳定,水果产量预计创历史新高

  全省蔬菜生产总体平稳,受阶段性干旱的影响,露地菜产量下降,但长治市和忻州市的辣椒种植增加,带动全省蔬菜增长。2019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80.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27.8万吨,增长0.7%。

  2018年,全省水果生产遭受花期晚霜冻害,减产12.5%。2019年全年总体气候有利于水果生产,各市水果生产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初步统计,全省水果产量808.2万吨,增长15.9%,创历史新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加强。山西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农业自然灾害频发,而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省6千万亩耕地中,能有效灌溉的不足40%,“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往往得不到保证,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

  (二)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不断减缓,但生猪生产秩序恢复缓慢。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明显减缓,正常的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全年生猪存栏降幅比三季度末收窄3.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5.1个百分点,能繁母猪降幅收窄4.5和7.2个百分点。但由于疫情风险还未完全过去,养殖户仍心存余悸,再加上生猪宰杀、调运监管更加严格,养殖成本持续高涨、资金严重短缺等,生猪产能恢复缓慢。与一季度末相比,年末生猪存栏仅增加16.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增加1.7万头,保护和提振产能仍是当前重要任务。

  (三)政策后续保障不足,农民盲目种植不能取得预期效益。各级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但一些地方政策后续保障不足,农民跟风种植,却不能取得预期效益。例如右玉县上年政府大力提倡种植油菜籽,油菜籽面积增长49%,但由于修路占地、移民、退耕还林,以及去年种植的油料价格下跌,效益不好等原因,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幅达到22%。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中草药材,但中草药材收购有严格的规定,散户种植量少吸引不了大厂收购,出售困难,农户无法获益。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支撑建设,增强农民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全省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提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减轻农民损失;增强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针对农业现状和农民的投保需求,积极开展农业保险险种的开发,适当提高赔付标准,简化赔付手续,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农业稳定、高效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基地建设。继续完善生猪防疫制度,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严格畜禽交易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完善生猪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务覆盖面,增加保险保额,有效消除养猪主体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基地建设,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养殖之路,积极鼓励和支持外来投资、个体和民营企业投资,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建设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小区,推进畜牧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做好政策出台对农产品市场影响的评估,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完善和加强。着力提高支农惠农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省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搭建专业权威的信息咨询平台和农业商业交易平台,以实现农业精准营销、精准种植、精准农产品交易。

-------------------------------------------------

  2019年,临汾市GDP实现增加值14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较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8.4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0.7亿元,同比增长7.6%,呈现了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1%、43.3%和49.6%,第三产业比重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高出42.5、6.3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1%,高出第二产业33.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最为突出。

-------------------------------------------------

  2019年,临汾市加大建筑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生产规模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1.签订合同额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定合同额1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本年新签合同117亿元,增长20.1%。

  2.建筑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2019年,临汾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增速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安装工程产值7.1亿元,增长32.7%;其他产值1.9亿元,增长99.1%。

  3.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强劲。2019年,全市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0家,完成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38.6%;二级资质企业6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38.3%;三级资质企业1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22.1%。一、二级企业发挥了规模大、技术设备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动我市建筑业稳步发展。

  4.房屋施工面积稳定增长。2019年,临汾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2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其中新开工面积135万平方米,下降3.6%。

  5.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19年,临汾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45965元/人,比上年增长8.2%。

  

【本文来源:本文摘编自公开信息,由亿邦开发的自动化写作机器人Ebrun Go整理输出,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错漏欢迎联系run@ebrun.com 沟通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源头,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已点赞

+1

{{ praise_text }}

好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广告

下一篇

北京部署AI体温检测仪 可实现“疑似高热报警每秒15人”

日前,一种AI测温的解决方案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站展开了试点应用,它在筛查发热人群的任务上可以实现“疑似高热报警每秒15人”的超高速度,同时丝毫不影响通行效率。

旷视科技 算法

2020-02-08 0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