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二十三十四十
14岁那年,他离开了奶奶,去了大连。有3年的时间,他一个人住在军队大院的一座楼里。
1990年代初,从大学中途退学的陈年怀揣着文学梦想,做了“北漂”一族。刚开始,他住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小平房里,没有固定收入。他在东家干三天,在西家干两天,有时候写东西赚点稿费,如果没人让他写,就断粮了。
直到2000年的一天,雷军将他从“书海”上拉下来,进入了“商海”,一起创办了网上书店卓越网。
此后是短暂的虚拟交易网站“我有网”,风生水起的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CEO陈年的三个十年
传奇身世
“我妈妈生下我后25天就走了,我19年没有见过她。”陈年说。 在奶奶的叙述中,妈妈是个传奇,官宦人家落难的千金,留了点骨血在他们家。他知道,他跟山西闻喜县官道庄村别家小孩不一样,母亲是个北京来的外路人。
孤单的少年
14岁那年,他离开了奶奶,去了大连。有3年的时间,他一个人住在军队大院的一座楼里。
“每天6点30分起床,走500米去父亲家的厨房吃饭,然后,刷盘子;带上中午的盒饭去学校听课,下午5点半放学,又回到厨房吃饭。不吃饭的时候,我要求自己在住宿楼后面的山上大声地背诵,用树枝在地上解答几何题,那个时候我假想着自己是阿基米德的传人。”
“我突然间像有了病一样,不再关心物理和数学,摇身一变,跟我的同学们大讲顾城北岛海子柯云路以及李泽厚温元凯,偶尔还和哲学老师辩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漏洞百出,我颠覆了一个好学生的形象,还学会了逃课。”在大连呆了3年,他逃了。“1986年10月,跑的路上,我记得坐在火车上,听到胡耀邦死,这在我记忆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还在本上记下来。”
“我像一个小英雄一样,降落在闻喜县的一个乡镇中学里,教孩子们英语,他们很听我的话。我觉得自己特别牛,挤走了曾教过我的英语老师,当时我不认为是我挤走了他,很快我就醒了。”
学校要评职称,陈年小,18岁,还没学历,他回到了大连。回到大连的陈年就成了整个学校的坏典型。“当时我觉得很悲观,特别绝望,怎么自己变成这么一个人了。”[详细]

半路退学
从大学退学回家之后,陈年从村民手里收购了古董,想发一笔财,结果拿到城里检验,是赝品。陈年整整亏了700元。他气得连续几天躺在炕上,茶饭不吃,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盯着窑洞顶发呆。他奶奶说:娃儿,天大的事也要吃饭啊。这才把他劝住了。后来这笔钱,在大连的父亲还了部分,奶奶还了部分。[详细]
奶奶既当爹又当妈地一手拉扯大陈年。那时候孩子没奶吃,陈年奶奶弄来一只羊,煮羊奶给他喝。他长得瘦小,大脑袋支在细脖子上,晃悠悠的,好像脖子支不起脑袋一样。他和另外三个没妈的堂兄弟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每天给他们做面条、蒸馒头吃,没有白面,是黑黑的高粱面。陈年的小学同学畅金娟记得,老师问大家:你们最爱的人是谁?一般同学说爸爸妈妈。陈年写的是奶奶和爷爷。
他的母亲出身北京高干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父亲在老家已结婚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丰乐庄,并在那里生下陈年。在陈年出生25天之后,久等他父亲不归的母亲离开了丰乐庄,将他留给了他奶奶。当时,他父亲在武汉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如果私跑回家会遭到处理。陈年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一书中写道,直到19岁,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他母亲,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

1990年代初,从大学中途退学的陈年怀揣着文学梦想,做了“北漂”一族。
陈年大舅妈(实际是他堂兄大舅妈,陈年亦称呼大舅妈)回忆,陈年1990年代初到北京,没地方住,在桥洞里睡了半个月,每天买些榨菜、方便面吃。他给奶奶写信说没钱,奶奶卖了家里的粮食,也只有一百多元,寄给了他。这是奶奶去世后,一年清明节陈年回来,讲给大舅妈听的。说起这事,陈年眼睛都红了。
刚开始,他住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小平房里,没有固定收入。他在东家干三天,在西家干两天,有时候写东西赚点稿费,如果没人让他写,就断粮了。
特美的卖字生活
1994年,陈年给《北京青年报》天天写稿,用了一个笔名“惊鸿一瞥”,写Windows95,写酒吧,写婚纱摄影,那时候,陈年每个月有3000多的收入。
“后来做《书评周刊》,余华就跟我们非常好了,还有李锐、董鼎山这些老人。1998年,余华写了一篇文章,《活着是生命唯一的要求》,那时候我还很幼稚,余华在那个时候就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生命没有意义,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着。”
那时候每天都过得特美。一度,陈年博客的签名是“谁不是时代怀胎的历史人物”。那个时期,陈年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并以此为起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余华当然比柳传志重要很多”。[详细]

在去卓越网之前,陈年的朋友、专栏作家许知远问:“为何非要做生意?”陈年说,现实社会有的时候会很势利,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方法最好是挣更多的钱。
在陈年投身互联网的时候,业界开玩笑的称:文化业少了一个精英,网络业多了一个混混。然而事实证明陈年没成为混混,反而成为了B2C的领军人物。
“2000年前我一直在做媒体,2000年投身卓越网,才发现过去所做的文学评论是自得其乐的小圈子,影响的人群很小。其实通过卓越网,我还是在利用互联网做过去的事情,增加图书产品的传播,将它传达给完全新的群体,不再是中文系的学生,而是公司职员。”
陈年一度被称为“陈五折”,因为在2001年,陈年预算会收入1亿元,结果只做到了5600万元,别人就和他开了这么个玩笑。提起这件事,陈年记忆犹新:“我说1个亿也不是随便吹牛,因为我们做音像,产生一个错觉——有无数的经典电影供你挖掘。我觉得2001年做不到一个亿,那简直是荒唐。但是,没有料到中国正版音像业发展速度这么慢!”
声名鹊起
陈年最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在卓越网担任执行副总裁的经历。很多人依然记得当年文化人出身的陈年在卓越网是如何卖书的,他既能把“黄仁宇系列”、《钱钟书全集》这样的冷门书卖得火热,也能把《加菲猫》、《大话西游》这样的畅销书卖到脱销,甚至连竞争对手当当网总裁李国庆都评价他是“能挤出用户购买欲的人”。
陈年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在加入卓越网之前,陈年曾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书评人,对于如何吸引读者再精通不过。据说陈年当时是这样要求他手下的卓越网书评编辑的:“你一定要找出直指人心的东西。你看了,你哪儿哭了,你一定要告诉别人你在哪儿哭了就行了。”[详细]
无处安放的激情
2000、2001……2004年8月份,卓越网7500万卖给了亚马逊。
2005年,就在亚马逊宣布收购卓越网不到一年后,和新老板在公司管理上的巨大冲突,让陈年最终决定,离开那个他为之付出5年时光的卓越网。
“当时我和郁达夫悲愤的感慨一样,祖国啊,快强大起来吧!亚马逊总部派一个黑人小孩来,就对你指手画脚,你就只能听他的,我的天呐!”陈年感叹道。
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说:“亚马逊对卓越的改造,走大而全的模式,放弃陈年的小品种大批量的模式,伤及他的自尊心。对卓越过去的否定,实际是对陈年的否定。”[详细]
-
“做了卓越网后很膨胀,‘卓越不就是我弄的’这种狂话也放过,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成,很轻浮。”
陈年经过在卓越的几年风风雨雨,从一个互联网电脑盲的文化人彻底的转变成了一个电子商务尤其是B2C平台营销方面的专家,随着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成为了亚马逊中国,一方面预示着将卓越网打造成为中国亚马逊的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陈年“幸福生活”的结束。
在沉寂了几个月之后,陈年主办运营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销售网站“我有网”(www.uoyoo.com)在京正式开张。然而,这一次,似乎注定只是为了催生那一本《归去来》。
陈年的我有网
陈年:失败和成功的规则
2006年,不甘沉寂的陈年在离开卓越网之后不久,自掏腰包创办了虚拟交易网站“我有网”。做B2C出身的陈年有自己的考虑:没有任何实物配送的虚拟物品交易市场跟实物交易的B2C模式有所不同,肯定不会受到物流困扰。玩家如果能像以前在卓越网上买书、买CD那样,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安全地购买到虚拟物品和代练服务,这种模式就会获得巨大成功。
没想到,“我有网”在运营1年多以后,就遭遇到了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双重打压。“我们没有想到后来运营商那么强烈的反对,暴雪公司对我们那么大的抵制,九城对我们的封杀,都没有想到。”陈年说。当时陈年就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再做下去了”。于是从那以后,“我有网”逐渐销声匿迹,而陈年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要做的事业,甚至像当初离开卓越网一样,陈年又一次隐匿在大众的视野当中。[详细]
“VANCL”:这个名字唯一的要求是美感
VANCL这个品牌名字的由来,外界曾经有过一个解读:C是陈年,L是雷军,VAN是先锋和小船的意思。陈年和雷军加在一起,永远是电子商务的先锋。可是向陈年求证这个有点浪漫、有点兄弟义气的说法,陈年却说,VANCL这个字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它根本就不是英文,理论上是法文,是他学法文的妻子生造出来的一个词,带有南欧风味的字母组合和读音,陈年说,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有美感。
2007年,为了给筹备中的电子商务网站取名字,陈年他们煞费苦心。一开始是雷军起的头,他说:“美国有亚马逊,你们能不能起个尼罗河?亚马逊最宽,尼罗河最长。”陈年他们一查,尼罗河“几百年前就被人注册了”。这一群没有出国生活过的中国“土鳖”,翻了字典,查了工商局注册信息,取名“Evan”。已经准备定下来,域名、注册都照着这个做的时候,陈年与方力钧、张晓刚等艺术圈的朋友吃饭,把“Evan”在饭桌上一说,方力钧他们说名字太土老帽了,土得掉渣。陈年深受打击,回来把王春焕等人骂了一顿:“你们取的什么名字,让我出去丢脸!”
最后,陈年学法语的妻子起了一个名字:VANCL.“其实就是听起来洋气,没有其他含义。”王春焕说。
韩寒代言凡客广告
-
最流行的“凡客体”营销:
2010年,北京街头的广告牌换上了韩寒和王珞丹巨大的画像,旁边堆着看似随意却精心组织的文字,“我是凡客”四个红色大字特别显眼。在广告牌上,韩寒穿着29元的T恤,旁边写着:“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这一次韩寒、王珞丹的代言,在网络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凡客体”运动,很多人模仿广告牌上的文字,编出不同的段子,或恶搞、或抒发爱慕之心、或宣扬自我。这让凡客也大喜过望。“这个代言广告收益值13亿元。”杨芳说。而选择韩寒,只因为陈年对韩寒某种强烈的精神认同感。[详细]
人民时尚
陈年最爱讲述的故事就是,浙江凡客代工厂生产线的年轻工人们穿着凡客。“‘我们下班回家上网买的,凡客我们买得起啊。’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我第一次讲这个话的时候,眼泪都出来了。”
“我说,在VANCL之前,这些生产线上的小孩也好,工人也好,他们所做的东西跟他的生活没有关系的。他们买不起,他们只能去早市、动物园(北京一服装批发市场)。但在VANCL这里,他们第一次买了自己做的东西。我想通了,VANCL就是人民时尚,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全世界最时尚的款式做成大家都买得起的服装。”
在凡客的客户里,按收入分,70%来自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按年龄分,70%是80后。凡客喊出了“人民时尚”的口号。 [详细]
“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做服装,我们觉得我们一直在做文化。对,当我们让韩寒吃馄饨,把馄饨汤端在路牌上的时候,我们就不是在做文化吗?传统服装行业,为什么到了100亿元这道坎就停住了呢?深层次的原因是它从渠道到品牌多元化,都失败了。像Me&City、Kappa,需要重新建立它们的销售体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不愿意跟这些人交流,他们看不懂我们,我们看不懂他们。互联网就是时尚。用户购买VANCL的时候,买了就是时尚,因为VANCL就是中国互联网上最牛的时尚品牌。它的创新,它的那种气息,因为只有互联网企业才敢这么干,传统服装业玩不起。”
某种意义上,因为有了《归去来》,才会有凡客诚品。《归去来》作为陈年多年以来情感的出口,“很多东西被排遣了,他才可能重新做事情。”
陈年的自传体小说
-
2005年,陈年自觉该写一点什么纪念他的亲人们,“我的根还是读书人”。他从2005年8月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006年4月。“就好像失恋一样,傻了、晕了,满屋子乱转,记忆被真正地唤醒,全忘记的事情都回来了。”
他在大兴的房子太大了,写着写着就害怕了,“过去的亲人全都回来了。平时这些人已经与你与世隔绝,但那个时候记忆全被唤醒了,你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了。你会想,某一个亲人是不是在客厅里坐着啊,是不是在书房里坐着啊。我写着写着就看一眼,看这个那个房间会不会有人,一个人越想越怕。” 后来他在西屋国际旁租了一间特别小的屋子,专心写作。
《归去来》的写作过程,也涤荡了陈年的精神世界,将读书人的清高与功成名就的虚荣心如浮尘一样地拂去。《归去来》正是陈年内心最柔软的一块地方,此后他能够用更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多数人的世界[详细]